细数历届校园投毒案
发生在复旦大学的校园投毒案,让不少人回想起了多年前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铊中毒案,该案至今未破。经过搜索,发现近20年来,我国发生过多起校园投毒案,除了朱令铊中毒案外,1997年和2007年,又发生了两起校园投毒致铊中毒案。
清华朱令铊中毒案
1994年年底,清华大学物化2班女生朱令离奇发病并急剧恶化,医院一筹莫展之际,朱令几个同学通过当时在中国还不发达的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出求援电邮,并获得了疑似铊中毒的答案。
据报道,朱令在1994年冬和1995年春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后昏迷多日。1995年5月经过对症治疗后得救,但因为误诊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
此案历经十多年仍未有真相浮出,受害人朱令生活无法自理,只能由年迈父母照顾。
北京大学铊投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铊投毒案。犯罪嫌疑人王晓龙很快被公安部门扣押。
此案受害者江林、陆晨光,系北京大学化学系1994级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晓龙与江林同班不同寝室,与陆晨光同寝室不同班。王晓龙曾交代,过去江林与他关系好,后来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为实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成实验对象,也投了毒。王晓龙交代了投毒的一些情况后,医院对两名受害者及时对症治疗,两名受害者方才转危为安。
扬州大学投毒案
2004年12月14日中午,扬州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贡昌春被一个电话从家中叫到了办公室,这个今年43岁的副教授从此一去未归,他被等候在那里的扬州警方拘留。而同时,已经在扬大医学院乃至整个扬州大学沸沸扬扬了数月的“博士后遭投毒案”也终于因为贡昌春的被抓而真相大白。可以证实的是:贡昌春正是扬大医学院“医学遗传学与医学细胞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武辉博士离奇中毒案的作案嫌疑人,而受害人武辉正是贡昌春的顶头上司。
据了解,贡昌春只是因为妒忌年纪比自己小、但学历和职位都比自己高的武辉,遂在其饮料中投入只需6至7毫克便足以使人毙命的化学药剂“秋水仙碱”,使得这位年轻的博士后住了43天院、头发掉光、几乎所有脏器均遭严重损伤。当地一名参与侦查的警察对这个案子的评价是“全国都极为罕见”。
中国矿业大学投毒案
2007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学生常宇庆,因对几名同学有意见,决定报复他们。他看到小说中主人公投铊致人中毒的情节后,便决定模仿。常宇庆从网上搜索到销售硝酸铊的信息,假冒同学王某的名字多次与卖家联系。5月28日,卖家收到钱后,便把铊制成230克硝酸铊晶体,通过快递公司给“王某”寄去,常宇庆借了王某的身份证取回硝酸铊。
5月29日,常宇庆趁同学上课时,将两勺硝酸铊溶入矿泉水中,并使用注射器,分别向3名同学的茶杯中各注入2毫升,致使他们中毒。发生铊中毒后,三名中毒学生经过救治康复。
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
4月1日,该校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某出现身体不适。当晚即被送至医院就诊。入院后,黄某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林某存在嫌疑。16日下午,黄某经抢救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实际上,在医院救治中,医生一直不确认原因。直到9日,事件出现重要进展。
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孙某收到短信后,马上将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此前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林某!之后就听说有人看到犯罪嫌疑人被控制了。
校园投毒难防,谁来负责?大学,投毒,杀人,这三个词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扎眼,却在近年频频上演。投毒案因为自身特殊性,侦破难度较大,往往会办成“悬案”,当年的清华才女朱令就是一个最令人心痛的例子。而这次复旦校园里剧毒再现,夺走了一个贫寒子弟最宝贵的生命。在期盼真凶早日落网的同时,我们同样要问,校园毒患不断,谁来负责?